在山西省高平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的调解室里,60多岁的法学专家程建义正与一对儿因相邻纠纷而争执多年的邻居促膝长谈。从“法理”到“人情”,从“利益账”到“感情账”,这场调解持续了整整三个小时,最终双方自愿在调解协议上签了字。
这样的场景,是高平市法学会的法学专家工作的日常。近年来,高平市委政法委、市法学会牵头,以“枫桥经验”为蓝本,在全市聘请了12位法学专家,充分发挥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作为法学专家开展工作的重要平台作用,通过机制创新、多元联动、源头预防“三步棋”,搭建起了法学服务新阵地,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法治动能。
以法治力量助力高质量发展
“重点项目上马、重大决策拍板前,法学专家的意见是‘必选项’。”
法学专家张文京作为参会人员,思绪被拉回到了2020年。
福江不锈钢智慧产业园是高平打造的五个“园中园”之一,而山西福江不锈钢有限公司就是产业园的“链主”企业,安全、顺利引进对高平发展至关重要。
“当时飞机一落地,我们就把办公室‘搬’进了企业车间。”张文京说,为了促成这个投资15亿元的重点转型项目,他带领六名律师组成的律师团队前往该公司,对企业进行市场调查、风险评估等,足足忙活了20多天。
“项目落地前是最忙的,所有的法律文书、合同等都要仔仔细细核对一遍,这是对咱们高平负责,更是对企业负责。”张文京记忆犹新,团队每天迎着晨光梳理市场数据,顶着星光研判法律风险,为政府决策提供法律分析报告,开展合同起草与审查工作,并免费为企业落地高平提供全程法律服务。
如今,这座晋东南最大的不锈钢产业园已成为高平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全面投产后可达到年产30万吨冷轧不锈钢板材,年产10万吨不锈钢管、型材,满产后年产值可达50亿元。
好项目顺利引进来,更要发展好。山西众禾壹心集团是高平市打造食品加工产业的龙头企业。2024年,企业即将上马的二期工程因土地占用问题陷入僵局。“其实就是三甲散热器公司和村委会的合同到期后如何处理的问题。”法学专家李志平翻开了当时的民事判决书。
三甲散热器公司是高平市的一家老牌企业,2004年以来,由于经营不善,一直处于停产状态。“停产以后,既没有付土地租金,也没有搬离。”李志平说,散热器公司在2003年时分别和三甲镇北李村、底池村签订了土地租赁合同,总计138亩余土地,但2009年双方合同就已经到期。
为了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让废弃闲置的土地更好发挥价值,李志平带领团队第一时间介入,从法律层面为当地政府和企业提供建议,在最短时间内推动了问题解决。目前,众禾壹心二期工程正在顺利推进,全部达产达效后,产值将达到200亿元,带动1万人就业。
2021年以来,法学专家已累计为全市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风险防控出具法律意见和建议书100余份,参与重大项目决策论证200余次,从源头上筑牢了法治“防火墙”。
联动化解复杂矛盾纠纷
“原以为要打官司,没想到专家几句话就解决了,而且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就拿到了法院的裁定书,我们心里更踏实啦!”田某紧紧握着刚刚拿到的4万元工资兴奋地说。
今年62岁的田某是一名建筑工人,多年来一直跟随包工头王某在各村修缮古建筑。然而,从2022年开始,他就一直没有收到工资。数次交涉无果之后,2024年5月,他和其他5名有同样情况的工友走进了高平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的大门。
“他们来的时候就说想要去法院起诉。”程建义回忆起当时的细节,“诉讼的时间长、成本也高,对农民工来说并不合适。”
如果不诉讼,还能怎么解决?程建义建议他们选择多元调解。“我们联合访调委、住建局、涉事村委会启动了四方联调。”在多方努力下,经过3天时间,王某凑齐了拖欠的20万元农民工工资,并以现金方式足额进行了发放。
“‘一站式’诉调对接机制,从调解到签署协议,到拿到拖欠的工资,群众无需到法院办理任何手续,实现了纠纷解决只跑一地。”程建义说。
实践中,这种跨界联动模式在工伤纠纷化解中同样见效。2024年1月27日(农历腊月十七),正当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即将到来的春节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却让张某原本幸福的家庭陷入困境。
张某的丈夫常某在施工期间突发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死亡。由于事发前常某所在的某建设公司并没有和他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依法为其缴纳工伤保险。事发后,该建设公司便否认双方是劳动关系,拒绝了张某的赔偿要求。
“因为当事人的妻弟是现役军人,高平市人民武装部就依托与我们建立的线索移送机制,于2024年2月6日将案件线索移交到了我们这里。”法学专家李海芳对这个案件印象颇深。
接手案件后,考虑到线索由人武部移送,纠纷又发生在建设工程领域,同时还涉及工伤认定及赔偿,时间节点又正值年关,李海芳便果断协调了市人民武装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市住建部门以及律师代表共同参与。
调解中,李海芳主持各方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尽可能消除双方的对立情绪,引导张某理性提出诉求,劝导建设公司主动承担法律责任和赔偿义务。“单靠一个部门,这事估计半年都解决不了。”春节前顺利拿到65万元赔偿款的张某感慨道。
如今,法学专家联合多部门共同调解,避免矛盾升级,已经成为高平市化解复杂矛盾纠纷的关键。
预防矛盾和化解矛盾同样重要
“矛盾预防和事后调解同样重要。”这句话被法学专家郭帅写在自己工作日志的扉页上。
“多亏了专家,帮我们把好多年的矛盾解决了。”高平市南城街居民殷某说。
殷某与刘某是多年的老邻居,早在2022年,两家就因院墙占地等问题发生过纠纷。2023年6月,矛盾再次升级。社区民警及时关注到了这一事件。法学专家介入后,郭帅及时协调法制大队等多个部门,积极帮助两家协调房屋排水等问题,让持续3年的积怨得到了根本解决。
刘某与殷某的邻里修房纠纷是高平市公安局“关口前移、积极化解、预防为主”工作思路的集中体现,也是以“警网融合”“三长会商+N”机制为切入点,持续开展矛盾纠纷“找堵防”,梯级递进、精准拆弹化解矛盾的典型案例,更是法学专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妥善化解信访问题的代表。
此外,在普法前端,法学专家同样发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各派驻单位,每月联合开展一次法治宣传、一次法律知识讲座;高平市人民法院针对青少年、企业职工、乡村群众等不同群体定制普法“套餐”,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高平市人民检察院将“普法小摊”搬进热闹的“文明集市”,零距离提供法律咨询服务;高平市公安局推动法治宣传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法”就在身边……
截至目前,高平市法学会的12位法学专家聚焦重大决策论证、重大风险防控、重大矛盾调解、重大信访积案化解“四个重大”,积极参与服务决策、化解纠纷、基层治理、法律咨询、法制宣传等工作,共为群众提供欠薪、工伤、交通事故、婚姻家庭、物业等纠纷调解服务950余次,司法确认370余件,为各项重大合同、文件等重大决策事项提供法律意见书139份,提出法律意见建议105条,不仅使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9%以上,更让法治观念浸润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