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形式主义的“面子工程”,以实际成效——治愈率、术后恢复速度、患者满意度作为检验标准。这是湘潭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主任覃运的工作态度。正是这种务实作风,让他每一步都走得稳健,每一份付出都转化为患者的安康。
积极推动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
“拔牙是颌面外科最常见的诊疗项目,别看只是小小一颗牙,拔起来也是十足的技术活。”覃运主任说,牙齿在口腔中和神经、血管等联系紧密,拔牙前,口腔外科医生不仅要充分了解牙齿的解剖结构,更要求在方寸操作空间中尽量避免损伤神经、血管、上颌窦等,防止出血等并发症,还要全面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思考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同时,保证创口小,又不产生严重的并发症。
患者阿明(化名)曾因一颗埋伏牙辗转多家门诊。很多门诊医生因为拔除创伤大、风险高而拒绝治疗,最后来到湘潭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由于这颗埋伏牙在下颌水平反向生长,拔除的难度很大,容易发生各种意外,非常考验医生的经验和技术。”覃运主任说。覃主任为阿明制定了完善的治疗方案,使用了非常先进的微动力系统,经过半个小时的手术,这颗埋伏牙最终被精细分割,再逐块小心翼翼地拔出。
而在上述手术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的微动力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口腔治疗方面的新技术、新设备,与传统使用骨凿、骨锤等拔牙工具的方法相比既能减少拔牙创伤、降低拔牙并发症,还可极大地减轻患者的身心压力,显著提升患者治疗体验。
而这一设备在3年多以前就被覃运主任率先引进,当时他感到传统的拔牙方法不仅创伤大、并发症多,还易增加患者紧张,恐惧心理,迫切需要更先进的拔牙技术,他时刻关注口腔医学前沿的动态,了解到当时口腔微动力系统正应用于临床实践,受到专家和患者的一致好评,于是果断引进,从而使湘潭地区的口腔患者享受到新技术新设备的福利。
覃运主任从没有停止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学习和引进,以适应患者对口腔治疗的更高要求,很快,他又推广了自体牙移植治疗。该技术是将患者智齿拔出后,移植到其他位置替代其他功能牙的外科技术。这项技术的优点是,一般智齿拔除后,就成了医疗垃圾被处理掉,而自体牙移植技术将智齿用作修复缺牙的天然的宝贵资源,实现了“变废为宝”。移植成功的牙齿,能达到牙周膜愈合,患者最终获得的还是一颗真牙,保存了正常的牙周组织和牙本体感受,这是其它现有的修复方式都无法达到的。当前,自体牙移植技术已经发展成熟,通过微创的拔牙和受植窝洞预备,以及早期根管治疗等技术优化,目前移植牙的成功率已经很高。
“现在是新技术新设备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必须时刻紧盯口腔医学技术最前沿,不断引进、消化、吸收最新成果,让患者感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巨大红利。”覃运主任语气坚定地说。
主动践行全天候全时段口腔急诊
医生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即使在工作时间以外,也要随时处于待命的状态。今年上半年的一个晚上,湘潭县易俗河镇一名儿童在江边骑行时意外摔倒,下颌撞击路边消防栓导致四颗牙齿完全脱落。家长紧急将孩子送往当地医院,因救治条件受限,于当晚21时30分转至湘潭市口腔医院急诊综合科。
接到急诊电话后,口腔颌面外科主任覃运率领医护技团队第一时间赶到工作岗位。经检查确认,发现患者四颗牙齿已经掉落,医护人员立即指导家长返回事发地寻找脱落的牙齿。幸运的是,牙齿在事发地附近的草丛中找到。
口腔颌面外科及牙体牙髓科的医护人员当即联合对小孩实施患牙体外根管治疗术后行牙再植术+松牙固定术。在进行了约3个小时争分夺秒的手术后,患者掉落的牙齿顺利实现再植。牙齿再植的顺利实施不仅降低了治疗费用,更完整保留了天然牙列的美观与功能,也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术后患儿家属对治疗效果表示高度认可。
“患者的救治是高于一切的,我们个人的事情微不足道,只要有任务,我们会第一时间赶到工作岗位!”覃运主任以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说。(戴湘宏)